展览教育

Overview of the TECHNOLOGY MUSEUM


当前位置:科技馆首页 > 数字科技馆 > 文库 > 详情
灾难性临界点事件逼近,人类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3-07-14

  灾难性气候的恶性循环可能在15年内开始,地球生态系统走向崩溃的速度或比原先认为的要快得多。6月2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并预测在世界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临界点事件中,超过五分之一最早会在2038年发生。例举的灾难性临界点事件颇具场景感:北极永久冻土融化,格陵兰冰盖崩塌,亚马孙雨林突然变成热带草原。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虽然目前还无法预测气候诱发的临界点事件和当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如何发生联系,但研究者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可能性;持续的压力和极端事件会相互作用,加快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旦情况达到一个临界点,那就太晚了。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这也意味着,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社会和经济成本耗费可能比预期来得更早,留给各国政府采取行动的时间比最初认为的还要少。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更多的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探讨。事态确实比较严峻。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自2019年以来,全球与气候相关的灾难前所未有地增加,如我们时常从新闻报道里看到的:凶猛异常的洪水、打破纪录的热浪、昏天黑地的飓风、到处肆虐的野火,乃至史无前例的“沙漠暴雨”,此处正“水深”彼地却“火热”的戏码接续上演。无怪乎近年来科学家们频频示警:气候已经开启令人震惊和意想不到的运行模式,多个气候临界点正在逼近。临界点,是一种临界状态。我理解,亦是存在风险、安全边际抑或崩溃边缘的别样表述。目前,基于计算机模型的临界点研究,尚是一门年轻且有争议的科学。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人们或许更容易理解生态临界点,它指的是局部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变化的关键阈值。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譬如,广袤的亚马孙河流域的雨林“生产”其中一半的雨水,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当其森林被大量砍伐时,水供应量会相应减少。降水与蒸发循环的数学模式已然表明:绿色覆盖有一个关键临界面积,低于此临界面积,森林势将不保。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其实,在大自然各种复杂的系统中,类似这样的临界点比比皆是,因为其发展的动态过程极不稳定,通常潜藏着临界状态。甚至,有可能在达到某个临界值时,都未及留给人们风险研判的时间,也没能发出适时的有价值的预警,就触发突如其来的巨变。过去关于临界点的研究,大多只关注一个破坏性因素,但生态系统面临的绝非单一问题。最新研究揭示:即便是在主要生态压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下,15%以上的生态系统也会因其他生态压力和极端气候而崩溃。若考虑到水资源紧张、土地退化严重、河流污染等多种生态压力因素,则会得出结论:亚马孙雨林的生态临界点将提前。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因此,科学家认为,此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估——亚马孙雨林的生态临界点会出现在2100年,太过乐观了。一位研究者甚至宣称,“我们很有可能是见到亚马孙雨林的最后一代人类”。临界点,往往也是转折点。人类发展的历史,何尝不也历经临界、转折?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著有畅销书《人类简史》的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新近推出了专为儿童讲述的《人类简史》(第一部):《势不可挡的人类,我们如何掌控世界》。书之首章首节用的标题分别是:“人类也是动物”,“我们曾经很野蛮”。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掌控了十分强大的力量,在动物中变得独一无二,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学会了使用工具,尤其是火。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则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探究和思考了人类发展的脉络。在《第五次开始:600万年的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我们的未来》一书中,他写道:为了成为一物,细胞组织触及临界点,结果变成完全不同的物种。“在过去600万年中,人类经历了4个这样的临界点。我称之为‘开始’,因为它们标志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发生变化,我们的物种开启全新生活的时代。”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按照时间顺序,凯利所言4个临界点或者说转折是:“技术”让人类从动物界胜出,第一次转折开始;“文化”让人真正成为人,第二次转折开始;“农业”让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第三次转折开始;“国家”让文明打上不平等、暴力与战争的烙印,第四次转折开始。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是的,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以及将要出现的转折,或许比历史上其他任何时代都要严峻。我们所做出的种种选择,将决定我们最终的命运。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来源:科普中国Zpq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