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员首获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他们测定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为4000万年前小于2300米,2600万年至2100万年前才可能达到3500米至4500米。此前,国际学界认为,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现代高度。这将改写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上。
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
青藏高原高度的变化历史最能刻画高原的地貌变化和对气候环境与生物的影响。“不同高度变化历史意味着不同的隆升过程和驱动机制,导致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变化也完全不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说。
伦坡拉盆地拥有青藏高原中南部最全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态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伦坡拉盆地,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樟树和攀鲈鱼、水蜘蛛等化石和多层古土壤及火山灰,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南部隆起和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2006年,通过对该区古土壤钙结核氧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国外科学家发现,约4000万年前的晚始新世,青藏高原中南部就隆起到约4600米的现代高度。随后,这一观点就成了国际主流看法。
经过持续十多年的研究,方小敏团队对伦坡拉盆地北部达玉山山前近2000米的新生代地层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年代测定,对剖面上发现的热带动植物化石和三层火山凝灰岩以及沉凝灰岩进行了绝对年龄激光测定,首次获得了伦坡拉盆地早新生代连续高精度的磁性地层年代序列。
研究人员认为,该区域古土壤的年代为约2600万年至2200万年前,热带动植物化石的年代为约3900万年前。
利用年代测定结合盆地古高度与构造演化,研究人员确认,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早期约4200万年到2500万年前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500万年至2000万年前快速变形隆升。
“据此,我们提出了对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的新认识,约2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伦坡拉盆地两侧山体下地壳被挤入盆地下方,像千斤顶一样,托举盆地隆升到现在的高度。”方小敏说。
方小敏表示,这项研究将对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层年代限定及与此有关的未来诸多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机制及其与气候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年代学约束,将推动重新深入审视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模型、大地貌形成以及深部-表层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