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全省“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公布,我市《做强科普阵地,提升城市内涵》的典型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此次获奖案例来自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生动实践。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当前,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目标,全市人民正以高昂的热情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城市品牌创建活动,努力让城市更美丽、社会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
文明是底色,科学是内涵。近年来,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总体部署,以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条件,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实施过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融入文明城市创建。根据机构改革进展,该市及时协调调整了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全市全民科学素质竞赛工作推进会议,督促各成员单位、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竞赛等工作。科技馆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化体系创建的重点窗口,立足科普展陈功能,提升改造文化氛围,大胆探索创新,实现科学知识与许昌文化、思想教育等有机融合,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平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二)做强科普之翼,营造浓厚的科普宣传氛围。结合许昌市实际,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双创宣传周”“反邪教警示教育科普宣传月”等科普宣传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不同主题,2018年以来,认真组织好全市的科普宣传活动,全市先后组织了重点主题科普活动1600余项,参与人数近50万人次。稳步推进科普创作,提升许昌科普的内涵。许昌学院公共实验中心连续3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全媒体创作基地”,成立以我市首席科普专家为主创的科普创作团队,先后创作《钧瓷的72道工艺》“花卉科普”“农业科普”“生活中的科普”等科普宣传片和科普全媒体资料200余部。
(三)深化科普惠民行动,打造新时代常态化科普服务阵地。引导科普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打造新时代常态化基层科普阵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组织开展“河南省科技小院” “现代农业科普园”“社区科普基地”“科普e站”等申报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育农村科普基地示范点;加强基层农技协宣讲技术培训和电商科普培训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三年计划”培训工作任务,全市累计建成网上示范店铺15个,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1150余名,开展电商科普25000人次。禹州市依托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盛田农业公司成立了禹州市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学院,积极举办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和教育工作,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大学,在田间地头就能见到专家教授。以魏都区“全省科普信息化示范区”为龙头,提升全市科普信息化服务成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探索现代化科技馆体系暨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服务路径。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丰富科普载体,践行科普惠民,推进“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我市注册信息员达14500余人,全市109个“科普e站”运行良好。围绕鄢陵花卉、禹州中药材、钧瓷、长葛蜂产品、瑞贝卡发制品等重点特色产业,以市科技馆为龙头,健全全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工作机制,开展精准化公众科普服务。发挥“科普轻骑兵”作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指导建安区、襄城县鄢陵县、禹州市精心组织了三轮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参与师生30万余人,从县级城区到基层校园,流动科技馆在市科协人的努力下,播撒一路科学的种子,盛开遍地的科普之花。建成许昌市科协流动科技馆禹州市无梁站、鸠山站,为偏远贫困山区建设了不走的“流动科技馆”。建设长葛市第十七中学、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两个农村中学科技馆,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学校科技馆数量。与市委办、市政协办、市委编办、市妇联、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等单位结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市直相关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各县(市、区)科协的配合下,以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等偏远或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乡村行暨科普课堂校园行”活动,2020年自4月底以来,已经组织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和宣传教育活动进乡村(社区)、进进校园活动48次,开展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30场次,把科学体验、应急科普服务送上门,直接参与活动群众和师生60000余人,深受广大群众和师生的欢迎,多次受到省、市文明办和省科协表扬,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明星车队”。
(五)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许昌青少年的创新智慧。重点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管好全市科技活动特色学校、农村中学科技馆,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建设,加强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社团,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打造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第二课堂”坚持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培育两手抓,与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邀请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和青少年科技类竞赛优秀裁判长,开展指导交流,组织符合条件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教练员、裁判员参加省级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许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举措,以首席科普专家团队为代表的广大科技专家队伍经常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深受欢迎;探索科普阵地联席活动机制,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和城镇社区科普阵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市科普示范体系和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实现了新突破;市科技馆确定为重点项目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科协等部门牵头负责,科技馆正式开馆运行,创新开展科普服务,社会反响强烈。“十三五”中期评估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2019年被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办公室评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16年以来连续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科普阵地持续巩固。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路小学等学校建设了校园科技馆,许昌高中、禹州高中、市一中等学校建设了创客空间、机器人教室,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校科技社团参加比赛,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以市二中、建设路小学、古槐街小学、南海街小学、紫云路小学、许昌实验小学等学校举办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各中小学师生自发成立科技创新社团、机器人社团、科普摄影社团、科普实践活动社团、科学探究假日小队等青少年科技科普类社团组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和探究体验活动。依托科技馆阵地,建设了 “许昌市反邪教警示教育科普基地”。与许昌学院联合成立许昌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素质提升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3.科普队伍不断加强。在省科协和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成立了市科协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分设农村、社区、青少年、科技馆暨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队,组织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乡村少年宫,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活动,许昌学院影视科普教育基地、职业技术学院科普基地联盟、世纪香食用菌科普教育基地、花舞小镇、温博钧瓷、布兰奇自然学校等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组织 “许昌科普行”“科普研学游”“科技夏令营”等活动,组织市民群众和青少年走进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体验活动。
三、经验与体会
通过不懈努力,许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的经验是:
一是要把科协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汇聚起来,自觉对标对表。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科协组织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当好桥梁纽带,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持党建引领,以全市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为平台,建设一支团结在科协周围的科普专家团队伍,点燃科技工作者心中的激情,增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担当。不断创造富有时代特征、科协特色的实践载体和服务品牌。
二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样板探索路径走在前列”的要求,明确科协工作目标和方向。以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和创新机制为重点,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中更有作为、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动员各类社会科普服务力量,丰富科普宣传形式和手段,坚持不懈地推动送科普下乡活动,坚持不懈做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努力在科普惠民工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等工作方面创新提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的落实。
三是要立足职能定位,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创新服务体制机制。要立足全市谋发展,围绕中心干事业,拓宽视野出实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持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要不断强化“服务为本”的基本理念,着力夯实思想作风软件基础和场馆、基地、平台等硬件基础。
我们的体会是:
(一)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大局,充分利用科技人才资源。在营造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上主动作为,为在全社会形成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创新争先热潮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三是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目标,努力打造科普惠民新格局。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和参与科普活动的途径明显增多,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现代科普体系更加完善。
(二)要聚焦重点科普人群,创新科普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聚焦未来和发展,提升青少年科普工作质量。二是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增强农民科普工作实效。三是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目标,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城镇劳动者科普工作的新途径。四是聚焦服务型城市建设,围绕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开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工作新局面。
(三)要完善科普基础设施,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建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体系。促进社会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建立现代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体系,构建科普服务新矩阵,提升各类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精准开展科普服务,解决科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科普服务生力军。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